經過收錄後,我重新認識到水江未來氏的職業生涯,他是一位在日本動畫界確立了獨特地位的藝術家,其作品的特點是依賴於故事的「非敘事」表現。他的作品通過視覺和音樂的融合,為觀眾提供了全新的體驗,並在國內外的電影節上獲得了高度評價。本文將聚焦於水江氏如何確立這一獨特風格的過程,探討他童年時期的電影體驗以及他對數位技術的看法,並深入挖掘他作品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動畫中的非敘事表現是什麼? 水江未來氏的作品作為追求視覺抽象和實驗性的動畫,在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高度評價。他的風格常被形容為「非敘事」,但要理解其真正意義,需要探討他自己的言語和創作背景。本文將基於他的訪談,考察非敘事表現的意義、他童年時期的電影體驗,以及他對現代動畫的看法和新作動畫的思考。 首先,水江氏的作品被稱為「非敘事」,是因為其形式特質不以故事為主軸。他本人並不是完全排除故事,而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故事性。例如,他的作品從細胞或幾何圖形等具象轉向抽象,並通過這一過程為觀眾提供多樣的解釋空間。這雖然與傳統的敘事形式有所不同,但卻是一種提供獨特故事體驗的方式。 有趣的是,水江氏童年時期的電影體驗對他當前的風格有著怎樣的影響。他在幼年時期於電影院觀看了《侏羅紀公園》和《終結者2》等好萊塢大片。這些電影象徵著當時CG技術的進步,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真實與虛構交錯的異質體驗。特別是《終結者2》中出現的T-1000液態金屬的表現,對他產生了強烈的衝擊,成為他後來追求「異質」和「奇妙」的動機之一。 此外,水江氏對數位技術的運用也值得關注。他並不是一位堅持類比至上的藝術家,而是積極採用數位技術來追求影像表現中的「奇妙感」和「異質感」。他使用這些工具的原因在於為觀眾提供強烈的視覺體驗,而這背後則是他在童年時期培養的「對影像的驚奇感」。 另一方面,水江氏對於電影館這種類比體驗的憧憬依然存在。他的長篇動畫《ETERNITY》旨在於20分鐘的時長內,將觀眾引入一種「乘坐型」的視覺體驗。這反映了他將觀看電影的體驗本身視為故事一部分的態度。正如他所說,電影結束的瞬間「意識到自己曾在電影院」的感覺,象徵著電影的沉浸感與現實感的融合。 總的來說,水江氏的作品在非敘事的形式中提供了超越故事的體驗。其背後深深根植於他童年時期的電影記憶和對現代數位技術的適應。他的作品將繼續為觀眾提供視覺上的驚奇和異質感。這正是他動畫的最大魅力,未來的進化也令人期待。 關於《水江西遊記(仮)》 再次重申,水江未來氏在日本動畫界是一位特異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與一般追求故事的動畫截然不同,追求非敘事(非故事性)和非語言(非語言性)的表現。通過這些元素,他提供了視覺與音樂融合的感官體驗,深深打動觀眾的內心。 水江氏的代表作之一《WONDER》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進行了世界首映,並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上獲得了「CANAL+Creative Aid獎」。這部作品融合了視覺上變化的色彩和形態,以及PASCALS的音樂,帶來了愉悅感的6分鐘動畫。據說,觀看這部作品的柏林女性表示「從明天開始要穿上色彩繽紛的衣服,將WONDER融入自己的生活」,這一故事被認為是水江氏重新認識非敘事、非語言表現力量的瞬間,並對其後的創作方針產生了重大影響。 語言有時會引起誤解。特別是即使共享同一語言,世代和經驗的不同也會使其意義有所不同。水江氏感受到語言交流的模糊性,並認為這進一步突顯了非語言表現的價值。比如《WONDER》通過視覺和音樂的體驗促使觀眾自發思考和行動,非語言表現則擁有「讓觀眾從內心思考某些事物」的力量。 水江氏的作品不僅提供視覺刺激,還擁有改變觀眾內心世界的力量。非敘事、非語言的表現不會限制解釋的範圍,而是為觀眾提供自由解釋和感受的空間。因此,依賴於抽象表現的非語言表現有可能引發觀眾的內心變化。 此外,水江氏目前正在進行的長篇動畫《水江西遊記(仮)》是與他以往短片作品不同的挑戰。這部作品預計將以科幻的方式重新詮釋《西遊記》這一經典故事,並融入多個視角和多元宇宙的元素。這個項目將包含佛教的主題和宗教的視角,但最終將尋求不受限於這些的獨特答案。他所描繪的這個故事將探討人類應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世界等深刻主題,而其手法將與抽象動畫密切相關。 水江氏的作品並不是單方面地傳達信息,而是促使觀眾面對自己的內心,鼓勵自由解釋,從而引發深刻的共鳴和感動。非敘事和非語言的方式直接訴諸觀眾的感受性,實現超越語言的交流。 對於他下一個挑戰的《水江西遊記(仮)》將以何種形式為觀眾提供新的視角和體驗,以及他的獨特表現將如何進化,令人非常期待。他的作品所擁有的力量將繼續影響眾多觀眾。 動畫開始交錯,雖然混沌卻充滿刺激 水江氏的作品乍看之下似乎難以理解且抽象,但其中隱藏著深刻的主題。他作品中的「生與死」主題尤其引人注目。他在訪談中提到「生與死的感覺複雜地擴大和增長」,這種感覺受到他自身人生經歷和童年時期接觸的科學雜誌的影響。他從科學的角度看待「無」與「有」,並感受到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奇妙的狀態。這種感覺在他的作品中經常以視覺的方式表現出來,強烈地讓觀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存在的神秘」。 前述的長篇動畫《水江西遊記(仮)》可說是他表現的集大成之作。這部作品預計將出現許多角色,每個角色都擁有獨特的個性和背景。正如他在製作的音樂視頻中所展示的那樣,他的角色設計非常個性化且富有魅力。他提到受到《星際大戰》和《無盡的故事》的影響,因此他的作品中將出現許多角色,每個角色在故事中都將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水江氏感受到整個動畫行業已經進入了「混沌的時代」。商業工作室與獨立創作者的界限逐漸模糊,新的表現方式和技術不斷湧現,他在享受這種變化的同時持續創作。面對這樣的時代背景,水江氏積極進行新的挑戰,以擴展動畫這一表現的可能性。 對於水江未來氏的未來作品,大家充滿期待,同時也希望看到他的動畫如何持續表現「生與死」和「存在的神秘」,並見證其進化。他的作品擁有超越單純娛樂的深刻信息,未來如何傳達這些信息也將非常引人注目。 (撰稿:迫田祐樹)
MOMO Crash
STEAMにジャンプします!
作品的創作是「詛咒」 創作者toubou.在《細浪少女們》中描繪的“堅持”和“情感”【下篇】
自身的作品堅持的年輕創作者toubou.(相馬路子)與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的相遇,誕生了短篇動畫電影『さざ波の少女たち』。 雖然在業界的實績上完全是未知數的組合,但已經在克羅埃西亞的「扎格雷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上放映,並引起了全球的關注。 在訪談的後半部分,toubou.分享了在作品創作中的堅持,以及她將創作視為「詛咒」的獨特價值觀。 訪談者:たろちん1985年生。本名・大井正太郎。 2008年,於Niconico動畫開始以「たろちん」名義進行遊戲實況。經歷了網路新聞網站「ねとらぼ」的撰稿人和編輯,現在為自由工作者。曾經熱愛酒精,但在2022年因「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病,導致胰臟三分之二壞死。現在終身禁酒。 完成作品的秘訣是「氣合」 創作者的“意地”所產生的信任關係 ――toubou.的才能和熱情吸引了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的團隊,這樣的組合是如何形成的?短篇動畫電影『さざ波の少女たち』的誕生過程是什麼? 芦塚:「首先是短篇」這一點自然就決定下來了。 toubou.:是的。就我能力而言,我並不認為一個剛出道的素人能夠突然製作出兩小時的電影,所以作為現實的目標,首先要完成短篇。 ――在作業上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芦塚:最初是迫田和toubou.進行了聽取,整理劇本。「這部分是起承轉合」等,邊討論影像化的理論,邊深入劇本,角色設定等也逐漸成形。 原田:我們討論了「故事是必須的」這一點。畢業製作時製作的預告片是選擇toubou.的想像力部分來繪製並串聯起來的,但即使是短篇,作為電影的話,必須有堅實的故事結構才能傳達給觀眾。這一點我們做得很仔細。 ――toubou.作為首次擔任導演的團隊領導,是否有遇到什麼困難呢? toubou.:那時我每天都在製作Vコン,並將其發送給大家,當時我掌握著這部作品的所有答案。如何將我獨有的答案傳達給他人,這一直是我困擾的問題。 在作畫的會議中,即使是我的作品,如果有我無法解釋的地方,會給工作人員帶來很大的困擾。每次會議結束後,我都會一個人進行反省會,感到沮喪。 ――這正是作為團隊導演的特有煩惱……。 toubou.:在畢業製作中,只要我能趕上截止日期就可以了,無論如何都能應付過去。但在團隊合作中,若我不給出答案,會有更多人無法行動。我深刻感受到想像到自己未見的地方的困難。 ――而且還是突然成為「導演」。 toubou.:是的。更何況我之前並沒有製作動畫,突然成為素人,所以我想「這個差距只能由我來填補!」,因此拼命努力。 有一次我差點崩潰,迫田告訴我「如果你不給出答案,就無法進展」。我記得那句話像是清醒的耳光,讓我深受觸動。 ――這方面是有經驗的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的大家引導了你。 芦塚:迫田在關鍵時刻非常嚴厲。「還有這麼多呢,怎麼辦?」 toubou.:我也有「做了這麼多,如果全部泡湯了怎麼辦」的恐懼。此外,個人來說,如果被指摘的話,我會想在下一次行動中徹底改善,這也是我不服輸的部分。 ――只要能夠產出結果,就不會有任何話可說。 在進入藝術大學時,父母認為「反正會落榜」,所以我只能創造出合格入學的情況;在大學時被問「畫畫能當工作嗎?」時,我也想讓人能夠說「我已經在工作中賺錢了!」。這是我必須做的部分。因此,當被問到「完成作品的秘訣是什麼?」時,我會回答「氣合!」(笑)。 ――原來如此(笑)。這種強烈的做法,或許正是創作者所需的氣質。 原田:這確實是事實,正因為我們也有這種意地,才讓我們能夠信任她。畢竟製作一部電影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你提到不服輸,但我們也感受到她是拼命在創作。否則,根本無法一個人畫出所有的背景。 ――正因為這樣,雙方的信任關係也變得更加堅固。還有其他在製作過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芦塚:其實這次在製作階段,toubou.用自己的聲音為角色配音,製作了Vコン。結果toubou.的聲音非常合適。 ――哇,導演自己為角色配音了呢。 toubou.:我多次表示不想這樣(笑)。真的覺得這是無理的要求……。 芦塚:但音響監督也非常讚賞。「toubou.的聲音是正確的,如果聲優來配音反而會產生違和感。為了消除那種違和感,我會努力!」他這樣說。 ――自己不會做的事情,正是因為團隊合作才得以實現。 toubou.:確實,在與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的合作中,雖然是我的作品,但我未曾注意到的部分的清晰度得到了提升。我心中有馬遙這個角色,原本是想描繪一個純真可愛的女孩,但芦塚告訴我「遙其實性格不太好」,我才意識到原來不是這樣。 至於寅谷倫,最初我想像的是一個冷靜的女孩,但在創作過程中,她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和活力。如果是我一個人創作,絕對不會變成這樣,這讓我感到驚喜。 ――這些交流或製作基本上都是遠程進行的嗎? 芦塚:是的,toubou.定期從青森的家中參加線上會議。我們的動畫師也有很多性格內向的人,最初在作畫會議中,攝像頭和麥克風經常關閉,toubou.可能會感到有些不自在。 因此有一段時間,我們在「MetaLife」這個虛擬辦公室進行會議。這是一個點陣圖的化身聚集在網上的會議室進行通話的方式,這樣即使是內向的人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傳達彼此的角色,開始變得更會交談。 ――原來如此,動畫製作中也有這樣的巧思……。 原田:因為內向的人多,所以這是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的特殊案例(笑)。 toubou.:但我在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工作後,能做的事情和思考的事情增多了,感受到不再是孤單一人的力量,這讓我非常感激,即使身在青森也能享受到樂趣和充實感。 對於畫幅的堅持 「希望作為觀賞物來看」 ――對了,『さざ波の少女たち』不僅是本篇,從畢業製作的「預告片」開始就已經是用寬銀幕製作的,這是toubou.的堅持嗎? toubou.:畢業製作最初是普通的16:9,但我認為我的背景在寬銀幕中更能突出。 ――在YouTube上看到這麼橫長的畫幅的影片確實很少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toubou.:16:9的畫幅無論好壞都會有強烈的既視感。我想要表達「在觀看作品」的感覺,所以選擇了不太熟悉的寬銀幕畫幅。雖然這樣會減少沉浸感,但我希望觀眾能感受到自己與作品之間的距離。 ――原來如此,從一開始就有這樣的哲學,這正是「想做的事情已經確定」的體現。 原田:寬銀幕的畫幅因為太寬,構圖會變得困難,所以我認為這是被討厭的畫幅。但能夠將其作為畫面成立,反而成為了一種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