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田智隆的旅程】CreepHyp的「荒謬世界的情感劇」製作秘辛 / 精華篇#03

#03 ・對復古風格的堅持 ・クリープハイプ的「でたらめな世界のメロドラマ」製作秘辛 ・還有實際在老式顯示器上檢驗效果的片段 ・教學職位的重要性 ・關於編輯這份工作的討論 ・試圖將動畫的編輯方式靠近實景編輯 ・まふまふ在「それを愛と呼ぶだけ」中所使用的編輯嘗試 ・未來神田先生的發展方向 嘉賓:神田智隆 動畫攝影 1981年生,42歲。從動畫攝影開始職業生涯,擁有在遊戲、遊戲機、廣告代理商設計部等多個領域的經驗,始終以影像為核心。 精通各類影像演出,擅長於製作與創作的雙向理解與橋接。最近專注於復古風格的開發,如手繪動畫時代的外觀等。也重視後輩的培養,提供年輕導演的支持及學生的就業諮詢。 神田智隆 先生的總結在這裡

神田智隆

神田智隆 動畫拍攝 1981年生,42歲。從動畫拍攝開始職業生涯,擁有在遊戲、遊技機、廣告代理商設計部等以影像為基礎的行業經驗。精通各類型的影像演出,擅長理解和橋接製作與製作的雙重軸心。最近專注於復古風格的開發,如手繪動畫時代的外觀等。也重視後進的培育,支持年輕導演並提供學生就業諮詢。 TALK Journey Spotify #01 #02 #03 SKOOTA YouTube #01 #02 #03 其他集數播放列表 TALK LOG #01 ・想要進入娛樂業界的契機是與當地創作者集團的相遇・每天進出喜歡的遊戲創作者集團的家・以自己創作、自己販賣的風格・看到創作者集團快樂的樣子,感受到創意是件有趣的事情・第一次參與動畫拍攝的現場非常有趣・與片渕須直導演無隔閡的溝通,參與了《BLACK LAGOON》的動畫拍攝・在拍攝工作室的時期主要負責MADHOUSE的作品・在對拍攝有信心的時候開始了轉職到遊戲公司的活動,但….・在遊戲公司工作於液晶開發部門,但動畫拍攝的知識和經驗得以運用 #02 ・轉職到一家製作許多戀愛遊戲影像的公司,製作PV、OP、ED・在一個希望不斷製作動畫影像的公司中,試行錯誤地進行影像製作・形成了個人製作的立場・經歷各種經驗後,進入自由職業者時期・自由職業者第十年的轉機・重新認識當前自己的立場和評價・開始與各種立場的人交談,更加理解動畫的優勢・《ヤマノススメ》、《有頂天家族》、《物語系列》等OP&ED的製作秘話 #03 ・對復古風格的堅持・CreepHyp的《でたらめな世界のメロドラマ》的製作秘話・實際檢驗在老式顯示器上如何顯示的畫面・教學位置的重要性・關於編輯的工作・試圖將動畫的編輯接近實拍的編輯・在まふまふ的《それを愛と呼ぶだけ》中所用的編輯嘗試・關於神田先生未來的發展方向

「怖到不行的Webtoon」Road to Webtoon #2

實際上,住在那個地區的人們提出了投訴。「太可怕了」(筆者譯) ‐霍蘭,2014年7月9日 2011年,韓國的Webtoon界發生了一起震撼事件。當時公開的作品因為「太可怕了」而引起了話題。究竟是什麼內容,讓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呢? 當時的我與現在不同,對恐怖類作品完全沒有耐性,因此當時引起話題的作品也都是幾年後才開始閱讀的。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前一篇中稍微提到的《戦おう幽霊よ》(2007)。儘管是恐怖類作品,但因其特有的幽默感和有趣的故事性而受到歡迎。或許如果它沒有在中途轉向搞笑漫畫,我可能至今都不會去看它。 因此,當然,當時引起話題的「太可怕了」的Webtoon作品我是不可能看的。但因為聽說這部Webtoon在媒體上受到關注,並在海外引起話題,我做出了大決定。放學後,我就這樣把五個朋友聚集在教室裡一起閱讀Webtoon。 究竟是什麼作品讓我如此滑稽地想要去讀呢?那就是《2011年度ホラー短編集》中出現的兩個故事「オクス駅の幽霊옥수역 귀신」和「ボンチョドンの幽霊봉천동 귀신」。 順便提一下,這部作品與上次提到的《強いやつ》不同,四年前在LINE漫畫上以《2020怪談短編集》的名義發表。因此,各自的標題也變成了「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幽霊」和「裏参道の幽霊」。 這部短篇集的第9和第10話是話題的集數。對於不擅長恐怖的人請小心瀏覽🚫 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人可能不會覺得那麼可怕。 我在13年後重新閱讀這部作品,笑著想「為什麼當時的我會那麼害怕呢?」但無論如何,這個理由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13年前的Webtoon中「沒有這樣驚人的作品」。 創作這部作品的Webtoon作家霍蘭,在當時展示了無法想像的驚人演出。此次作品中受到關注的嘗試是「使用3D軟體和FLASH的動畫效果」。僅僅靜止不動就已經很可怕,對於當時的讀者來說,恐怖的Webtoon突然在眼前動起來是無法想像的。 在上述的故事中,「オクス駅の幽霊」(日本名: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幽霊)使用3D軟體讓手從畫面中飛出來的演出。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ボンチョンドンの幽霊」(日本名:裏参道の幽霊)。現在經過重製後,它與「オクス駅の幽霊」一樣,呈現出3D的效果,但… 這個故事在13年前出現時,使用FLASH功能強制用戶向下滾動,讓幾幅畫看起來像在動,這可以說是第一部嘗試這種翻頁漫畫演出的Webtoon作品。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現在的Webtoon仍然停留在將出版漫畫帶入網路的層次。我想建立一個能夠表現出數位媒介特性、能夠對用戶操作做出反應的「互動漫畫」的製作技術標準。(筆者譯) -霍蘭,2014年05月23日 這是前面話題的延續,現在的Webtoon定義的一個標準是「適合手機和平板的閱讀方式」。 然而在此之前,我們往往忽略了「不是在紙上,而是在數位媒介上閱讀漫畫」這一大前提。 紙本漫畫可以調整自己的閱讀節奏。 紙上的畫如果不自己翻頁,是不會動的。 紙本漫畫不會發出聲音。 這些理所當然的(紙本)漫畫常識,隨著轉向數位而被顛覆。霍蘭是當時唯一對人們忽視或錯過的事情提出質疑的Webtoon作家。 Webtoon讀者,甚至是平時對此不感興趣的人,因這兩部作品而受到衝擊,Webtoon界也迎來了一些變化。 最顯著的變化是,Webtoon開始加入背景音樂。現在Webtoon網站增加了加入背景音樂的功能,這已經不再是稀奇的手法,但在2010年代前半期,沒有霍蘭的幫助,幾乎不可能加入背景音樂,因此霍蘭的名字出現在許多作品的製作名單中。 即使在2010年代後期,Webtoon的閱讀方式仍在迷失,霍蘭的名字依然廣為人知。從適合手機屏幕的每一格逐一橫向滑動的智能漫畫,到隨著滾動動作而移動的動態漫畫,再到橫向流動的方形格子切換漫畫,霍蘭被譽為為Webtoon帶來變革的普羅米修斯。 Webtoon在達到現在的形態之前,經歷了各種閱讀方式的嘗試。 在漫畫和動畫的邊界上,有一個類別在國外被稱為「動態漫畫」。在韓國,2011年公開的霍蘭作家的Webtoon《オクス駅の幽霊》被認為是這一類別的開始。(筆者譯) 霍蘭不僅僅是創造了「畫面會動的作品」。霍蘭所創造的是讀者甚至快要忘記的「在數位上閱讀漫畫的自覺」。 即使到現在,畫面會動的Webtoon作品仍然被認為相當罕見。然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的Webtoon形態能夠達到,必須有這種自覺。 此次由於內容的關係,並未深入探討作品的內涵。然而,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中,可能有些人希望親自體驗Webtoon的歷史,並觸及其變化。對於這樣時尚的你,我想推薦這部作品… 朴 周賢 1998年生,韓國出身。今年開始在日本的動畫工作室工作。閱讀Webtoon超過15年,發現自己在預先閱讀的課金上花費了超過10萬日元。現在希望通過觀看數來彌補課金的支出,撰寫Webtoon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