たろちん的旅程 編輯後記

たろちん和しおひがり的錄音中,講述了兩人伴隨著友情走過的人生變遷,交織著他們樸實的幽默感和真摯的思考。透過たろちん所經歷的「網路世代」獨特成長過程,以及對自我表達的探索和聚焦,浮現出たろちん獨有的「青春」,我打算在錄音後進一步深入探討。 たろちん的青春時代與自我探索 1985年出生的たろちん,成長於日本經歷泡沫崩潰後的經濟困難,同時也是網路迅速普及的時代。他的世代被稱為「數位原住民」,是第一個從小就與網路親密接觸的世代。他在中學時期接觸到網路,隨後開始創建「文本網站」,作為自我表達的場所,開始在網路上發聲。儘管對學校教育持懷疑態度,並對社會框架感到反感,但家庭中父母的支持「做你想做的事」給了他探索自我的自由。 たろちん和しおひがり經常提到的「小ひろゆき」這個詞,反映了當時網路論壇和部落格文化的興起,網路的匿名性使得發表意見變得容易,刺激了年輕人的自我意識。這裡可以看到たろちん提出的「義務教育是誰決定的」的問題。他被推動著超越學校的框架進行自我探索,對知識的好奇心和選擇自己道路的勇氣,顯然是通過網路萌芽的。 與網路共同成長的たろちん たろちん在2008年左右開始在Niconico動畫上進行遊戲實況。當時,視頻直播平台正處於萌芽期,實況主們彼此之間保持著緩和的聯繫,形成了一種「同世代」的社群。他所憧憬的「優待組」的實況主しんすけ的存在,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刺激,通過實況活動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歸屬感。在這個實況主數量仍然不多的時代,實況夥伴們經常聚在一起,交流的機會也很多。這樣的早期Niconico動畫文化可以說是他所經歷的「數位青春」。此外,從中他與知名實況主建立聯繫,獲得作為作家的工作機會也非常有趣。 當時的Niconico動畫被許多年輕人視為「自我發聲的場所」,在社群中互相激勵,形成了在網路上探索「自我」的時代。這樣的網路成長,補充了他在20多歲時所感受到的「現實的不確定性」,成為他個性和內心的重要支撐。 與しおひがり的友情與「知曉悲傷」的20代 たろちん和しおひがり的友情中,感受到彼此在困難時期互相支持的「摯友」之情。特別是たろちん所說的「20代,知曉悲傷,徘徊於街頭」的表達,充滿了他們共同克服社會上孤獨和不安的記憶。兩人每週聚會幾次,喝酒,分享日常的煩惱和現實的鬱悶,互相支持。實際上,たろちん回顧那段時期時提到「在街上徘徊」,對於他來說,無法在現實中找到「穩定」,友情成為他心靈的一個支撐。 之後,たろちん進入了ねとらぼ的編輯工作,而しおひがり則開始作為自由插畫家取得成功,兩人的關係也隨之變化。雖然他們在聚會時仍然會說「再做些有趣的事」,但實際上卻很難實現。然而,當たろちん再次回到自由職業者的身份,作為「期待已久的無職」與親密的朋友一起挑戰有趣的事情時,讓人感受到他正在以自己的步調逐漸找回「自我」。 人生的轉機與「エレファントカシマシ」的支撐 たろちん的人生中,特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受到エレファントカシマシ的「俺たちの明日」這首歌曲的支撐。這首歌表達了「10代、20代、30代的悲傷與愛」,對他來說如同一首激勵自我的「人生主題曲」。エレファントカシマシ的主唱宮本浩次在歌詞中講述的生活的悲喜交加,恰如其分地代言了たろちん的經歷,深深刻印在他的心中。 在這首歌中,10代的「對社會的反抗」、20代的「悲傷」、30代的「責任與愛」等情感得以重新確認,成為他「肯定自我的音樂」。エレファントカシマシ的音樂超越了單純的娛樂,成為他人生的指引,並作為內心強大生活的支撐。 最終,たろちん的人生是一條不斷探索「自我為何」的道路,接受失敗和變化,重生的過程令人印象深刻。他被迫戒酒的情況中,顯示出他離開飲酒這種「逃避」,重新審視自我的決心。通過疾病尋找新道路的他,正經歷著人生中「戒酒」這一結束,並試圖再次站立在自己的雙腳上,未來的活動令人期待。 網路中的「陽光角色模仿」與自我表達 接下來,我想從他們的對話中提到的「文本網站」和「USTREAM」等個人發信媒體入手,談談網路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村社會」的樣貌。從19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網路雖然廣泛普及,但仍然是一個封閉的空間,許多用戶集中在有限的層面。因此,網路上的自我表達自然形成了擁有相似價值觀的群體,彼此之間發展成為一個高素養的「村」。在這裡,個人的人性和嗜好得到了強烈的反映,文本和早期的遊戲實況等簡單而個人的內容成為中心。 在たろちん和しおひがり的對話中,他們的自我認知中隨處可見「陰暗角色模仿陽光角色」的情況。在他們的時代,網路常常被視為社會的「陰暗面」,而在這樣的環境中探索自我表達的他們,帶入了部室文化和朋友之間的內部氛圍。然而,這不僅僅是模仿,對他們來說也是確立獨特身份的過程。在脫離物理空間的網路上,「想要表達喜愛的事物」的衝動得以具體化,並最終連結到後來的YouTuber、Vtuber和實況主文化。 此外,「合作」這一概念在當時也常常被避開,這也象徵著當時網路的氛圍。作為個人表達的場所,尊重他人不干涉的原則,但在當前的網路中,卻以集體活動和與大量追隨者的互動為前提。從重視隱私和個人性文化的轉變,明顯地過渡到追求合作和大眾性的時代。 網路的開放與地下性消失 他們提到的「智能手機的出現使網路變得混亂」的話,突顯了封閉的網路空間因擴展而多樣化的變化。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網路向大眾開放,從「陰暗角色的領域」變成「陽光角色也參與的場所」。這一變化使得曾經明確的群體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僅僅成為「普通的網路」的屬性,這使得曾經的網路用戶感到疏離。他們的言語中流露出對於網路曾經是部分人群的「地下表達場所」的懷念。 たろちん和しおひがり將自己定位為「網路老人」,並談論對過去的懷舊。他們所培養的「網路生活方式」,在現代大眾化的網路中似乎逐漸失去立足之地,這種孤獨感也隨之表現出來。 「心靈遮斷的觸發器」與「未曾改變的自我」 經歷生死的邊緣,たろちん持續面對價值觀,從他身上流露出對生命的思考,或是失去後才意識到的事物,以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然而在克服生命危機的同時,他的死生觀卻並未有太大改變,這一發現為他的言語增添了獨特的深度。以下將詳細記述。 たろちん提到,酒精對他來說不僅僅是嗜好品,而是「心靈遮斷的觸發器」。他依賴酒精來斷開日常的焦慮和思考的連鎖,但這一切因病而中斷。經歷了死亡危機並成功生還後,曾經理所當然的酒卻突然「消失」,使他的心陷入空虛的狀態。他形容自己「變得空洞」,這種失落感或許成為他意識到「重新定義自我」的契機。 另一方面,他所說的「未曾改變的自我」也令人印象深刻。一般來說,人們在面對生死邊緣的經歷中,期待著「人生觀的改變」。然而,他卻斷言「什麼都沒有改變」。他解釋說,死生觀和人生觀並未有太大改變,這本身就是「人性的本質」,這一觀點與常見的社會觀念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たろちん在表達重新出發作為自由職業者的決心中,他面對不安的方式也引人注目。自由職業者容易失去經濟上的安全感和生活的穩定,生活方式常常伴隨著風險。他在感受到這種不安的同時,卻也在追求工作上的決心與自由和自我實現之間尋求平衡。他將這視為「因失去胰臟而獲得的新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しおひがり則堅持徹底直視不安的生活方式,這有時使他變得精神上強大,但也可能成為他的一大負擔。 整個錄音的總結是,たろちん在經歷了生死邊緣的經驗後,雖然說「什麼都沒有改變」,但實際上卻在「重新確認自身立場」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的覺悟。這一再發現或許是他新旅程的開始,並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基礎。 (撰寫:迫田祐樹)

大學的畢業製作「預告片動畫」真的變成了電影,《細波少女們》為何是“現在才可以製作”的作品【上半部】

一位學習油畫的美術大學學生所創作的「預告片」竟然真的被拍成電影——這樣獨特的經歷誕生了短篇動畫電影《さざ波の少女たち》。 導演是以插畫家身份活動的相馬路子(toubou.)女士。在動畫工作室「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的全力支持下,她親自負責了原作、劇本、角色設計和背景美術等工作。 為什麼在動畫行業中,沒有實績的個人創作者會突然被賦予「電影本篇」這樣的重要任務呢?我們向toubou.和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詢問了這個問題。 訪談者:たろちん1985年出生。本名為大井正太郎。2008年以「たろちん」身份在Niconico視頻上開始遊戲實況。曾擔任網路新聞網站「ねとらぼ」的撰稿人和編輯,現在是自由工作者。曾經非常熱愛酒精,但在2022年因「重症急性胰腺炎」這場大病,導致胰臟的三分之二壞死。現在已經終身禁酒。 在油畫學科中突然湧現的“動畫”強烈願望「我想成為這個,只有這個」 ——《さざ波の少女たち》最初是toubou.女士作為大學畢業作品獨立製作的動畫,對吧? 相馬路子/toubou.(以下簡稱toubou.):是的。我在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的美術科油畫課程學習油畫,但我從一開始就想製作動畫,是個有些特別的學生。 ——為什麼在油畫學科中會想要做動畫呢? toubou.:因為我從高中時期就學習油畫,所以在進入大學之前,我的心態是「我要靠油畫出人頭地!」然而在入學典禮前夕,我和朋友去看了岡田麿里導演的動畫電影《さよならの朝に約束の花をかざろう》,受到很大衝擊。「我想成為這個,只有這個」,就這樣決定了。就在入學前一週(笑)。 ——真是個艱難的時刻(笑)。 toubou.:所以在大學裡我畫油畫,回到家後則創作自己喜歡的動畫和插畫。學科內的同學們對我有些不理解,常常在想「這傢伙在幹什麼」之類的(笑)。 ——你有在某個地方發表自己的作品嗎? toubou.:我從高中時期就會把畫的插畫放在Twitter上。最初只是想給朋友們看,順便在網上發佈,結果不知不覺中也得到了來自海外的反應。此外,當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正好遇上了「動畫MV熱潮」。 ——確實有這樣的熱潮。個人插畫家為藝術家的音樂作品製作動畫……。 toubou.:在這樣的潮流中,我也想讓自己的畫動起來,於是開始在YouTube等平台上發佈作品。結果有觀眾發現了我,開始收到MV製作的邀請。 ——哦,原來你在學生時代就有動畫工作的經驗了! toubou.:我認為這與當時的疫情有很大關係。這證明了所有的製作都可以在線上完成,網上也更容易找到像我這樣的人,並且更容易請到他們。 ——原來如此,個人創作者也受到了遠程工作的影響……。 toubou.:我在山形的小公寓裡製作的影片,竟然在某位藝術家的現場表演中播放,而我又在網上看到了……那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哇,這真是感人。你是怎麼學會製作動畫和影片的呢? toubou.:最開始完全是自學。不過,因為大學時期第一次購買了PC和一整套Adobe軟體,這讓我能夠迅速開始創作,這點我覺得在藝術類大學裡是很幸運的。 ——即便如此,自學也很厲害呢。 toubou.:另一方面,我也為了學習而申請了當時正在招募人員的動畫製作公司「パンケーキ」。在那裡遇到了當時的代表取締役迫田祐樹,他建議我「不如試著在畢業製作中做一部動畫?」 ——這樣一來,你就越來越遠離油畫了(笑)。迫田先生對當時的toubou.有什麼印象呢? 迫田祐樹(以下簡稱迫田):パンケーキ是一家不太做商業作品的公司,專注於製作導演的動畫電影,整體氛圍相對靈活,偏向於作家至上的理念。因此,像toubou.這樣的創作者也會有不少詢問,但我覺得她是那種「想要的東西非常明確」的人。 ——我以為所有想成為創作者的人都會有「我想要這樣!」的理想,沒想到並不是這樣呢? 迫田:在一般的動畫公司中,90%的人都是以動畫師的身份入社,完成分配的工作……這樣的路徑並不是壞事,但當時的toubou.就像她自己製作的MV一樣,正好處於可以在Niconico視頻和YouTube等平台上發表自己作品的時代,因此我覺得這樣的發信方式可能與傳統的工作節奏不太合拍。 原田拓朗(以下簡稱原田):回顧過去,我發現其實新的潮流一直是從個人創作者那裡出現的。在Niconico視頻之前,Flash動畫和GIF動畫也曾經有過一段熱潮。 ——確實,熱情洋溢的人一直在自己創作並發表作品。 迫田:如果只是模糊地「想做動畫」,那麼與這樣的人合作會很困難。相反,如果想要的東西很明確,我們也許能提供支持。因此,我們與toubou.的溝通中,感覺到她的想法非常清晰,於是我們開始討論如何一起合作。 ——所以你們製作的就是畢業製作的《さざ波の少女たち 予告編》。 toubou.:是的。雖然稱之為「預告片」,但當時並沒有決定要製作本篇,只是想把腦海中構思的內容做成動畫,並以「預告片」的形式發佈。 ——「預告片」中是否反映了之前的MV經驗和迫田先生的建議呢? toubou.:當然有幫助,但對於「預告片」的製作,我記得自己是相對隨意地創作的(笑)。 大學裡有位我非常喜歡的教授,他告訴我:「反正進入社會後就無法創作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在進入社會之前,先做一個宏大的垃圾作品吧!」 ——這真是個好建議(笑)。 toubou.:所以我的畢業作品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製作的! 迫田:我對於「toubou.內心深處的那些激烈的想法」並沒有插嘴。作為公司,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能在她的作品中發揮最大的效能,因此在聲優和音樂創作等「音」的部分提供了協助。 ——畢業製作展的評價如何呢? toubou.:因為新奇的特性,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們都來看了。我非常不擅長在人前表現和講話,所以我坐在遠處,假裝不是自己的作品,靜靜觀察反應(笑)。 ——你在YouTube上上傳的作品也收到了來自海外的正面評價呢。 toubou.:這個我不太清楚……。不過,我的SNS粉絲中大約有一半是海外的朋友……。 ——你是怎麼讓海外的人知道你的作品的呢? toubou.:這我真的不太清楚……。但我覺得,或許是因為我畫的插畫並不是典型的二次元動畫風格,而是有很多繪畫的元素,加上我不太用語言發佈,而是像機器人一樣只發佈圖片,所以可能更容易被海外的人看到。 ——「繪畫性」是toubou.作品的一個特點。在《さざ波の少女たち》中,角色和背景美術都是由toubou.一人獨立完成的。 toubou.:其實我在創作自己的畫作時,並沒有將角色和背景分開的感覺。這可能是因為我對繪畫的理解,對我來說,兩者都是在同一層面上,因此如果我畫畫,角色和背景都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我更像是在描繪一個「世界」,而不是單純畫人物或背景。 「如果不現在做,就不會做了」 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希望支持充滿熱情的年輕創作者 ——從畢業製作的「預告片」到與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合作製作劇場短篇動畫《さざ波の少女たち》,這之間有什麼樣的經過呢? 原田:首先,スクーターフィルムズ是一個以「希望以個人創作者為核心製作原創作品」為理念成立的工作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認識了パンケーキ的迫田先生,他介紹了toubou.給我,說「有這樣的人。」 迫田:在大多數人都只是「隨便想參與影像製作」的情況下,toubou.卻堅持說「我想製作劇場動畫」,這讓我覺得很有趣。

대학 졸업 작품으로 제작된 ‘예고편’을 한편의 영화로: ‘Madens of the Ripples’은 왜 ‘지금 만들지 않으면 안 되는’ 작품이었는가 [Part 1]

유화 전공 미대생이 만든 트레일러가 실제 영화가 되다. 단편 애니메이션 ‘Madens of the Ripples’는 이런 독특한 경위 속에서 태어났습니다. 감독은 toubou.라는 이름의 일러스트레이터로 활동하는 소우마 미치코입니다. 애니메이션 스튜디오 Scooter Films의 전폭적인 지원을 받아, 그녀는 원작, 각본, 캐릭터 디자인, 배경 미술을 직접 맡았습니다. 왜 애니메이션 업계에서 실적이 없었던 개인 크리에이터가 갑자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