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KPOP大展望答え合わせ」Monthly KPOP Chit-chat Season2 #05

2025.01.06 A HAPPY NEW YEAR! 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本年も本コラムを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さて、新年一発目は、1年前に自ら書いた予想の答え合わせをしていこうと思う。 遡る事約1年前。 Season1#5において書いた2024KPOP大展望のコラム。 読んでない方は是非Season1#5の記事を読んだのちに、本稿に戻ってきていただけると大変有り難い。 という事で早速、結論。 「2024年はガルクラ復権の年になる」 と書いていた1年前の予想が当たっていたか否か。 その答えは… 「当たっていると言えなくもないし、ハズれてるとも言えない」だ。 自分で書いておいてなんだが、大当たりでも大外れでもないという、なんとも中途半端な結果となってしまった。 2024年はKPOPで爆発的にヒットした曲が3曲あった。 ILLITの「Magnetic」 aespaの「Supernova」 そして、ロゼ&ブルーノマーズの「APT.」 そう、爆発的ヒット曲3曲のうちの1曲は、ゴリゴリのガルクラ楽曲aespaの「Supernova」なのだ。 しかも「Supernova」はただのヒット曲の枠に収まりきらない売れ方をした。 韓国国内の主要音源チャート全てで同時に1位を獲得する「パーフェクトオールキル」を達成し、更には韓国主要音源チャートMelonで15週連続1位となり、これまでNewJeansが「Ditto」で記録した14週連続1位を抜き、連続1位最長記録を更新。 そして「Supernova」が収録されたアルバム「Armageddon」は初動115万枚を売上、4作連続のミリオンセラーを達成し、米Billboardワールドアルバムチャートで1位を獲得。 そして、年末に米Billboardが発表した「スタッフ選定2024年ベストK-POPソング25(The 25 Best K-Pop Songs of 2024: Staff Picks)」でも1位に選ばれた。 米Billboardは「今年を代表するK-POPトラック。3分間展開されるこの曲は、革新と構造を完璧に組み合わせた作品で、3回のフルコーラスとダイナミックな部分、感動的なブリッジ、そして圧倒的なダンスブレイクが組み合わせられている。それでも、aespaは曲全体に完成度と一貫性を維持し、新しい境地を見せてくれる」と大絶賛。 さらにKPOP最大の音楽授賞式「2024MAMA AWARDS」において、「Supernova」がSong of the Yearを獲得。 韓国国内外で「Supernova」が今年1番のKPOPソングと評された。 2023年がY2KブームとイージーリスニングをKPOPに定着させたNewJeanes Yearだった事を考えると、僅か1年でガルクラグループの代表格であるaespaが、元々売れていたグループとは言え、ここにきてキャリアハイの売れ方をして、ここまでの成功を収めるとはほとんどの人が予想していなかったと思う。 そういう意味ではガルクラ復権の年になった!と言っても差し支えないように感じる。 そして、7月にはガルクラの先駆者2NE1が10年ぶりに完全体での活動を発表し、10月から始まったアジアツアーのチケットは軒並みソールドアウトした。 YGエンターテイメントの新人ガルクラグループBABYMONSTERは11月1日に発表した1stフルアルバム「DRIP」がiTunesのアルバムチャートで11の国と地域で1位を獲得し、「DRIP」のミュージックビデオは僅か21日で1億再生を突破した。 このように、2024年如何にガルクラが躍進したのかを上げればキリがない。 ではなぜ、著者が2024年がガルクラ復権の年になった!と大手を振って言えないのか。 それは、フラットなKPOPファンに聞いた時に、「2024年はガルクラの年だったね!」 と答える人はあまりいない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事に尽きる。

「King is Back!〜帰ってきたBIGBANG〜」每月KPOP閒聊 第二季 #04

2024.12.12 BIGBANG回來了。 KPOP粉絲無不期待的KPOP最大音樂頒獎典禮MAMA AWARDS。 今年是第25周年,首次在美國舉行的MAMA於11月21、22、23日為期三天舉行。 而在大阪京瓷巨蛋舉行的最終日23日,時刻終於來臨。 MAMA方面事前宣布的只有G-DRAGON,並且是以獨唱歌手的身份出場。 如同公告所言,當G-DRAGON的獨唱曲「Untitled」在會場響起時,京瓷巨蛋瞬間沸騰。 雖然我只是透過家裡的電視觀看直播,但那份興奮透過螢幕清晰地傳達過來。 隨後,剛在10月31日發行的「POWER」伴隨著G-DRAGON登上舞台,會場的氣氛達到了當天的巔峰。 到此為止,氣氛已經非常熱烈,但當下一首曲子「HOME SWEET HOME」的前奏響起時,氣氛更是達到了高潮。 這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首歌在前一天的11月22日突然發行,並且標註了feat.TAEYANG & DAESUNG,雖然是G-DRAGON的獨唱名義,但BIGBANG的成員以feat.的身份參與,實質上可以說是BIGBANG的新歌。 如此一來,當這首歌的前奏響起時,觀眾無法保持冷靜也是理所當然的。 隨著TAEYANG和DAESUNG即將登場的氣氛流動,G-DRAGON的「HOME SWEET HOME」表演開始了。 與「POWER」相同,G-DRAGON身穿粉色服裝,伴隨著舞者們在中央優雅地舞動並演唱。在B段的饒舌部分,螢幕上顯示出童年時期的G-DRAGON,並在他面前展現出「我就是G-DRAGON!」的壓倒性饒舌。 就在TAEYANG的部分即將開始之前,G-DRAGON向鏡頭指示的方向,TAEYANG如同電影「THIS IS IT」海報中的麥可·傑克森般舉起雙手登場。 此刻,會場被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包圍,場面驚人。 隨後,DAESUNG登場,會場的氣氛瞬間達到沸點,彷彿在說「等這一刻等得太久了!」 這樣的盛況讓人難以相信這是前一天才發行的新歌。 隨著這股熱潮,歌曲結束,三人隨即退回舞台下。 此時,作者心中不禁浮現出一絲不安,這麼熱烈的氣氛,難道不會有BIGBANG的歌曲嗎? 因為在前一天的22日,MAMA為羅茲和布魯諾·馬爾斯的「APT.」首次表演大肆宣傳,結果卻只是播放了事前錄製的影片,沒有現場表演,會場瞬間陷入地獄般的氛圍。 在昨天的情況下,作者已經無法再信任MAMA,心裡做好了G-DRAGON的表演就此結束的準備。 與其期待被背叛,不如不抱期待來得輕鬆。 然而,下一位藝人出現的跡象和頒獎典禮繼續的跡象都沒有。 這讓會場開始躁動,流露出「這次不一樣!」的氛圍。 隨後,從四面八方響起了BIGBANG的呼喊,彷彿是演唱會的安可。 接著,BIGBANG的熱門歌曲「BANG BANG BANG」的前奏響起,伴隨著近乎尖叫的歡呼聲迴盪在會場。 在「HOME SWEET HOME」達到巔峰的熱情中,氣氛再次升溫,達到了新的高峰。 隨後三人換上新服裝出現,現場已經變成了BIGBANG的獨立演唱會。 雖然只是透過電視觀看,但我感受到如同身臨其境般的興奮,第一次理解為何BIGBANG被稱為王者。 是的,雖然我寫到這裡熱情高漲,但作為從BTS進入KPOP的作者,幾乎沒有見過BIGBANG的全盛期。 唯一在實時體驗的只有2022年發行的「春夏秋冬(Still Life)」。 除此之外,知道的歌曲只有這次MAMA中演出的「BANG BANG BANG」和「FANTASTIC

《超光的搖擺視角!》#01 亞洲人的自覺

チョーヒカル 繪畫藝術家 2016年 武藏野美術大学畢業 2021年 Pratt Institute 碩士課程畢業 以對身體和物品進行真實的繪畫作品而受到關注,並在國內外引起話題。除了參加包括《笑っていいとも》在內的多個媒體節目外,還與Samsung、Amnesty International、資生堂等企業合作,並在國內外舉辦個展、創作插圖、設計服裝、進行藝術指導和節目企劃等多方面活動。最近出版的繪本《じゃない!》獲得了ヒバカラス賞和サクラメダル賞,並被選為緑陰図書。著作除了五本繪本外,還有作品集、插圖圖誌、漫畫和散文集。 2024.11.27 剛來紐約的時候,因為想試試,所以使用了交友應用程式。逐一滑過那些在日本幾乎沒見過的臉孔,第一語言也不同的人,這種感覺有些奇妙,交友應用程式的遊戲化設計更讓這一切看起來像是虛構的。白人、黑人、拉丁裔,老實說我不知道自己喜歡哪一種人。深刻感受到自己所擁有的「喜好臉孔」僅僅是在日本的標準下形成的。在這其中,我和一位白人男性配對,開始了用英語的聊天。 「你好,你真美。」 「謝謝。」 「我對亞洲人特別有好感。」 啊,我在這個人眼中是「亞洲人」。雖然我明白自己在種族上是亞洲人,但這麼明顯地感受到被他人以「亞洲人」的框架來看待,還是第一次。對方對我一無所知,而在他眼中,我現在只是「他喜歡的亞洲人」。有種自己變得只有輪廓,像是被看作2D的感覺,讓我感到不適。在這個各種族群聚集的紐約,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是亞洲人(主要是東亞的範疇)。 有句話說「隱藏樹木要靠森林」,但森林中的樹木不會意識到自己是樹。如果周圍只有樹,那麼作為樹的存在就是「不言而喻的標準」。這在日本這個97.5%擁有日本國籍的國家中也是如此。在周圍只有日本人的環境中,即使我理解自己是日本人,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真正意識到「我就是日本人」的瞬間。 由於我作為「在日中國人」出生和成長,幸運或不幸的是,我一直在意識到自己是中國人。人們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來加深對自我的理解。在周圍只有日本人的環境中,我無法忘記自己與周圍的形狀有些不同。然而,在這個比日本擁有更多種族共存的美國(雖然郊區仍然相當保守,可能只有像我住的紐約這樣的城市才能感受到多樣性),在「在日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的差異顯得微不足道,我們都被統稱為「亞洲人」。 在初次意識到自己是亞洲人的同時,交友應用程式上的對話繼續進行。 「為什麼喜歡亞洲人?」 「亞洲女孩和白人或黑人女性不同,更加女性化和順從。」 「亞洲女孩很性感。我總是看日本的成人影片。」 現在聽到這些話我會有些生氣,但幾年前,剛來美國的我對這種回應的噁心感並沒有太多察覺。哦,原來亞洲女孩很受歡迎。雖然感受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噁心,但也只是這樣的感想。於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亞洲女性」的形象在成人影片中被塑造的部分。 在美國作為亞洲人是什麼樣的體驗。即使在這個宣揚多樣性的國家,亞洲人仍然是少數族裔。例如,職業上有刻板印象(例如,樂隊成員被認為是玩樂的,稅務師被認為是認真的),作為亞洲人被看待時也會附帶刻板印象。媒體中簡化和誇張的亞洲人角色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形象。具體來說,亞洲人被認為聰明、擅長數學,這些比對其他有色人種的偏見要好,亞裔美國人往往被稱為「模範少數族裔」。然而,生活在美國的亞洲人常常因為理想形象與實際自我的差距而感到痛苦。此外,作為模範少數族裔的身份也使得他們在面對實際存在的對亞洲人的種族歧視時更難發聲。 而近年來,亞洲人癖好也被加入其中。美國對亞洲女性(特別是東亞)的性化癖好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媒體的描繪無疑起了很大作用。像《蝴蝶夫人》和《西貢小姐》等作品,將亞洲女性的性描繪得彷彿與其他人截然不同。她們被描繪為順從、聽話,擁有從未被觸碰過的身體,但卻又淫蕩而異國情調。這樣的描繪並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男性幻想的具現化。這種理想形象可能更容易投射到那些尚不太了解的種族上,而不是其他種族。這種趨勢延續了超過100年,至今仍然會遇到這樣的人,認為「亞洲女性是順從和性感的」。如果只是收到噁心的訊息還算好,但這種刻板印象實際上也導致了仇恨犯罪。最近在亞特蘭大發生了一起事件,一名男子在亞洲人經營的按摩店內開槍射殺多人。死者中有六人是亞洲人。他表示:「我有性成癮,所以想消滅誘惑的根源。」對他來說,在按摩店工作的亞洲女性不再是人,而只是性物體。 相對而言,根據某交友應用的調查,亞洲男性似乎是最不受歡迎的群體。(隨著近年K-POP的流行,這一趨勢可能正在改變)亞洲男性的普遍形象是「弱小」「不夠男性化」,在強烈偏好肌肉男的美國社會中,這樣的形象並不受歡迎。在同樣的亞洲人群中,只有女性呈現的個體才會被性化,這讓我感到相當奇怪。 隨著對亞洲人身份的認知,我也產生了對亞洲人的認同感。正如前面提到的,我作為在日中國人,意識到自己與日本人不同。因此在日本時,我並不會認為作為亞洲人就與日本人同框!但當我被不同種族圍繞,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時,卻不知不覺中與來自中國、韓國、菲律賓、印度等亞洲國家的留學生對視,彼此伸出手。雖然我的中文不流利,韓文更是只會「你好」和「我愛你」,最終的溝通還是用英語,與其他種族交談時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在這個異國他鄉的美國,僅僅因為我們都經常吃米和麵,就讓我感覺像是一起經歷過戰鬥。即使遇到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的亞洲人,我也會感覺到我們之間似乎共享著某種不需要言語表達的部分。這或許不是負面的,但卻是一種確實的偏見。在日本成長的過程中,我無法與他人步調一致,總是被歸入「例外」的框架,雖然我大聲主張「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根據種族或國籍來判斷是錯誤的」,但當我找到這個無需質疑的身份認同——亞洲人時,卻被無根據的安全感所吸引,開始將亞洲人視為同伴。找到同伴的安全感和由此產生的自豪感,以及因此而簡化他人、用標籤來看待的矛盾,總是難以平衡。 在那個交友應用上遇到的白人男性,我們約了一次會。只有在日本旅行過一次的他,興奮地帶我去中城的一家神秘居酒屋,說「我會讓你吃到我知道的最好吃的拉麵」,卻端上來一碗完全沒有鮮味的淡湯拉麵(?),還自信地說「味道清淡吧?」我卻無法說出「這個不好吃」,心裡想,這樣的話我真的變得很順從了。於是我也以最糟糕的心情啜著同樣味道淡薄的炒麵(?)。作為亞洲人,承認刻板印象有時是成立的,同時努力不讓自己和他人變得平面化,或許就像在紐約找到真正好吃的拉麵一樣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