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toon喜愛的讀者們,我想問你們一句話。 Webtoon是怎麼出道的呢? 在現在這個時代,能夠連載Webtoon的平台越來越多,收益性也提高,因此似乎出現了一些共識。 當然需要團隊合作,追求工作效率,創作出能夠賣的作品。然後將這些作品帶到可以連載的地方,或者參加比賽爭取連載的機會,每個人的連載之路各有不同,且多樣化。 首先,關於這個出道的路徑,韓國在過去和現在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這次介紹的作品,是一位某位業餘作家的作品,其內容在當今的邏輯下無法想像,因此成為了傳說。 昔日,韓國的Webtoon市場支撐著一個登龍門:挑戰漫畫 「挑戰漫畫」你聽過嗎? 這是至今產生了無數作品的連載框架。 (根據2014年的數據,參與挑戰漫畫的業餘作家數量為139,789名) 挑戰漫畫伴隨著NAVER WEBTOON的歷史而存在。經過約20年的時間,至今幾乎沒有變化,業餘漫畫家的作品仍然不定期連載。進入以上鏈接的讀者可以隨意瀏覽所有作品,並通過打分(星標)來評價作品。 在挑戰漫畫中,獲得讀者好評的作品會被提升為最佳挑戰漫畫。成為最佳挑戰漫畫後,若能定期連載並獲得好評的作品,可以嘗試爭取正式連載。最理想的路徑是與本社NAVER WEBTOON簽訂連載合同。當然,除了NAVER之外,其他平台也可能會提出連載的邀約。 無論如何,對於沒有經歷和經驗的業餘Webtoon作家來說,挑戰漫畫這個框架是機會之地,而對於不斷尋求好作品的平台來說,這也是能夠發掘未來熱門作品的邂逅之地。 Webtoon愛好者幾乎都知道的作品,其中大多數都是在挑戰漫畫中誕生的時代。 『ナイト・ラン』(2009) 『殺人者パラドックス』(2010) 『恋愛革命』(2013) 『外見至上主義』(2014) 『マスク・ガール』(2015)… Webtoon愛好者或許聽過許多作品的名字,這些作品幾乎都是通過挑戰漫畫誕生的。在如今的時代,製作Webtoon的公司逐漸成立,團隊簽約開始作品的連載已成為普遍現象。由於各種事件的影響(希望能在以後提及),如今這個逐漸被遺忘的挑戰漫畫的存在,希望Webtoon愛好者們能夠記住。 那麼,這次介紹的作品究竟是什麼呢? 這是Webtoon歷史上,作為挑戰漫畫連載時間最長的傳說作品『銀河!은하!』。 👆️這是目前原作連載作家的博客鏈接。 NAVER WEBTOON與其簽訂正式合同,至今已連載580話(自2009年至今)。順便提一下,現在在NAVER WEBTOON上正式連載的是重製版。原作版本已經連載了15年。 內容極其簡單。 地球因外來文明的侵略而滅亡。在這其中,有一位被銀河聯盟救下的人類少女「雷拉」。她成為外星人的養女,在名為莫爾蘭的星球上長大。由於外貌與周圍人不同,身體虛弱等原因,她一直在為自己的身份而煩惱。某天,她面對了外部侵略者的襲擊。為了保護現在的家人,她決定迎戰,開始覺醒自己從未知道的力量。 生命終將消逝。宇宙卻不然。然而,能夠照亮這宇宙的,只有生命這盞明燈。(作者譯) 『銀河!』第1話 或許進入鏈接並實際觀看作品的人會明白,這部作品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所有的作畫都是由一位作家使用馬克筆完成的。並不是團隊合作,也不是使用平板電腦。這位作家用15年時間,堅持以類比方式創作這部作品。 原作者在2010年製作的『銀河!』動畫。據說是作為大學的課題提交的。這部作品使用了150支馬克筆,因為作家一人畫了1000張而聞名。 在挑戰漫畫界,『銀河!』的知名度已經高到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部受歡迎的作品長期無法簽訂連載合同的原因,也在於其驚人的製作方式。連載周期的不穩定性,以及因為類比創作而產生的作畫起伏。即使經過十年以上的積累,作為專業作家的活動仍然遙不可及。 反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登上最佳挑戰漫畫的行列,實在令人驚訝。雖然未能達到正式連載,但當時的最佳挑戰漫畫也是準專業級作家們長期準備的作品向讀者展示的場所。運氣好的話,正式連載可能在幾個月內實現,長則需要數年無薪連載。在這其中,也有許多在最佳挑戰漫畫中壽命耗盡的悲運作品。 在這樣的情況下,『銀河!』能夠連載15年,除了作家的不尋常熱情外,還因為「作品有趣」而長期受到讀者的喜愛。 看似平凡的外表下,吸引讀者的『銀河!』的強項在於其內涵。 宇宙雖然廣闊,但『銀河!』並不是一部能夠展示美好事物的作品。其中,德烏斯和掠奪團的故事尤其如此。在加利克斯戰爭之後,宇宙幾乎在道德和社會上陷入了毀滅的狀態,除了銀河聯盟。由於星球的毀滅和種族之間的內戰、掠奪、侵略,存在著許多失去家園的難民。不幸的是,未來還會有無數這樣的崩潰社會和由此產生的受害者出現。此外,這些社會問題在地球上也有很多,因此我們希望能夠進行反思。(作者譯) 格里芬,『銀河!』的原作者 最後,『銀河!』在到達NAVER WEBTOON之前,經歷了漫長的道路。雇用作畫人員,製作重製版後仍未能進入NAVER,『銀河!』在各個平台之間輾轉。 然而,原作(馬克筆版)僅僅是將連載地點改為博客,便持續不斷地上傳了15年。經歷了波折後回到故鄉NAVER的現在,我們隨時都能遇見被馬克筆填滿的「雷拉」。 作家去世時的計劃:如大家所知,人總有可能突然消失。明天可能會有大樓倒塌,或者發生火災。也許會被從哪裡飛出來的車撞到。自從以前認識的作家被卡車撞死後,我開始考慮如果我也不在的情況。許多作家因意外去世,導致作品無法繼續連載,讀者完全無法掌握情況。我不希望讀者們在等待不再回來的作家,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他們已經去世,這樣的煩人經歷。這對於我這位連載了11年的作家來說,也是非常嚴重的恥辱。(作者譯) 格里芬,『銀河!』的原作者 在如今的時代,「能賣多少」「如何高效地創作Webtoon」成為了被問及的問題。 在這背後的歷史中,有一位作家希望即使自己從這宇宙消失,也能將「作品」傳遞給讀者。 這部作品推薦給那些偶爾想停下腳步,仰望夜空的人… 朴 周賢 1998年生,韓國出身。今年開始在日本的動畫工作室工作。持續閱讀Webtoon超過15年,發現自己在預先閱讀上花費了超過10萬日元。現在希望通過觀看數來賺回花費的金額,正在撰寫Webtoon的文章。
「SNS 與鐵道模型」那個模型應該會轉向定格動畫 #01
我喜歡看書,買了一堆書堆在桌子上看不完,這被稱為「積讀」;我喜歡組裝模型,買了許多模型卻無法全部組裝,結果堆成一堆箱子,這則被稱為「積みプラ」。對我來說,如果開始做模型,工作就完全不會動了,所以對於每一個堆起來的箱子我都感到很害怕。我強忍著,有時會在模型網站上搜索,容易散發出模型的慾望。 對於想做模型但沒有「積みプラ」的心力和膽量的半途而廢者來說,Instagram上隨處可見的模型圖片和視頻在某種程度上是個天堂。全世界技術精湛的模型製作者們都在公開各式各樣的作品。 談到在SNS上看到的模型,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這位精湛的情景模型師的作品。那時我正在參與的動畫中,為了探索背景美術的方向,當我以「工作」或「風景」為關鍵字搜索時,眼前出現了這些作品。自此之後,我開始不知不覺地追蹤這類的帖子。 在Instagram上查看此帖子
「怖到不行的Webtoon」Road to Webtoon #2
實際上,住在那個地區的人們提出了投訴。「太可怕了」(筆者譯) ‐霍蘭,2014年7月9日 2011年,韓國的Webtoon界發生了一起震撼事件。當時公開的作品因為「太可怕了」而引起了話題。究竟是什麼內容,讓它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呢? 當時的我與現在不同,對恐怖類作品完全沒有耐性,因此當時引起話題的作品也都是幾年後才開始閱讀的。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前一篇中稍微提到的《戦おう幽霊よ》(2007)。儘管是恐怖類作品,但因其特有的幽默感和有趣的故事性而受到歡迎。或許如果它沒有在中途轉向搞笑漫畫,我可能至今都不會去看它。 因此,當然,當時引起話題的「太可怕了」的Webtoon作品我是不可能看的。但因為聽說這部Webtoon在媒體上受到關注,並在海外引起話題,我做出了大決定。放學後,我就這樣把五個朋友聚集在教室裡一起閱讀Webtoon。 究竟是什麼作品讓我如此滑稽地想要去讀呢?那就是《2011年度ホラー短編集》中出現的兩個故事「オクス駅の幽霊옥수역 귀신」和「ボンチョドンの幽霊봉천동 귀신」。 順便提一下,這部作品與上次提到的《強いやつ》不同,四年前在LINE漫畫上以《2020怪談短編集》的名義發表。因此,各自的標題也變成了「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幽霊」和「裏参道の幽霊」。 這部短篇集的第9和第10話是話題的集數。對於不擅長恐怖的人請小心瀏覽🚫 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人可能不會覺得那麼可怕。 我在13年後重新閱讀這部作品,笑著想「為什麼當時的我會那麼害怕呢?」但無論如何,這個理由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13年前的Webtoon中「沒有這樣驚人的作品」。 創作這部作品的Webtoon作家霍蘭,在當時展示了無法想像的驚人演出。此次作品中受到關注的嘗試是「使用3D軟體和FLASH的動畫效果」。僅僅靜止不動就已經很可怕,對於當時的讀者來說,恐怖的Webtoon突然在眼前動起來是無法想像的。 在上述的故事中,「オクス駅の幽霊」(日本名:プラットフォーム幽霊)使用3D軟體讓手從畫面中飛出來的演出。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ボンチョンドンの幽霊」(日本名:裏参道の幽霊)。現在經過重製後,它與「オクス駅の幽霊」一樣,呈現出3D的效果,但… 這個故事在13年前出現時,使用FLASH功能強制用戶向下滾動,讓幾幅畫看起來像在動,這可以說是第一部嘗試這種翻頁漫畫演出的Webtoon作品。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現在的Webtoon仍然停留在將出版漫畫帶入網路的層次。我想建立一個能夠表現出數位媒介特性、能夠對用戶操作做出反應的「互動漫畫」的製作技術標準。(筆者譯) -霍蘭,2014年05月23日 這是前面話題的延續,現在的Webtoon定義的一個標準是「適合手機和平板的閱讀方式」。 然而在此之前,我們往往忽略了「不是在紙上,而是在數位媒介上閱讀漫畫」這一大前提。 紙本漫畫可以調整自己的閱讀節奏。 紙上的畫如果不自己翻頁,是不會動的。 紙本漫畫不會發出聲音。 這些理所當然的(紙本)漫畫常識,隨著轉向數位而被顛覆。霍蘭是當時唯一對人們忽視或錯過的事情提出質疑的Webtoon作家。 Webtoon讀者,甚至是平時對此不感興趣的人,因這兩部作品而受到衝擊,Webtoon界也迎來了一些變化。 最顯著的變化是,Webtoon開始加入背景音樂。現在Webtoon網站增加了加入背景音樂的功能,這已經不再是稀奇的手法,但在2010年代前半期,沒有霍蘭的幫助,幾乎不可能加入背景音樂,因此霍蘭的名字出現在許多作品的製作名單中。 即使在2010年代後期,Webtoon的閱讀方式仍在迷失,霍蘭的名字依然廣為人知。從適合手機屏幕的每一格逐一橫向滑動的智能漫畫,到隨著滾動動作而移動的動態漫畫,再到橫向流動的方形格子切換漫畫,霍蘭被譽為為Webtoon帶來變革的普羅米修斯。 Webtoon在達到現在的形態之前,經歷了各種閱讀方式的嘗試。 在漫畫和動畫的邊界上,有一個類別在國外被稱為「動態漫畫」。在韓國,2011年公開的霍蘭作家的Webtoon《オクス駅の幽霊》被認為是這一類別的開始。(筆者譯) 霍蘭不僅僅是創造了「畫面會動的作品」。霍蘭所創造的是讀者甚至快要忘記的「在數位上閱讀漫畫的自覺」。 即使到現在,畫面會動的Webtoon作品仍然被認為相當罕見。然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的Webtoon形態能夠達到,必須有這種自覺。 此次由於內容的關係,並未深入探討作品的內涵。然而,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中,可能有些人希望親自體驗Webtoon的歷史,並觸及其變化。對於這樣時尚的你,我想推薦這部作品… 朴 周賢 1998年生,韓國出身。今年開始在日本的動畫工作室工作。閱讀Webtoon超過15年,發現自己在預先閱讀的課金上花費了超過10萬日元。現在希望通過觀看數來彌補課金的支出,撰寫Webtoon相關的文章。